点击数:6452023-01-30 13:53:55 来源: 《中华乔氏统谱.总卷》
第二章 乔姓起源(1)
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列第96位,属大姓。迄今,共和国已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,国家统计局统计司通过随机抽样的统计方式,得出了全国当代100个大姓的排序表,列百家姓第96位。全世界乔姓人口约260万左右,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区及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汉、满、蒙古、回、傣、苗、布依、傈僳、锡伯、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乔姓。
据史籍《唐韵》《元和姓纂》《姓氏急就篇》《万姓统谱》《新唐书.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"黄帝崩,葬桥山"(桥山,今陕西省黄陵县)。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,于是就以山名为姓,称为桥氏。
乔氏儿女在传承与弘扬乔氏文化千百年漫长的道路上,不断历练自己,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精华,逐渐形成了一个拥有共同语言、共同文化特征、共同心理素质的大家族。几千年来,中华乔氏人才辈出,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闪耀着夺目的光芒,同样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旅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。
本章共分为五节,乔氏源流,少数民族乔姓渊源、乔字的演变、乔氏图腾演变、郡望堂号,旨在通过乔氏源流文化,讴歌中华乔氏的源远流长、抒写四海乔氏宗亲的豪迈,展现中华乔氏的时代风采。
第一节 乔姓的源流
据上述记载,乔姓最早的族源可分为九支。
第一个渊源:源于姬姓,出自远古时期为黄帝守陵者之后裔,属于以地名为氏。据史籍《元和姓纂》《万姓统谱》记载,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(今陕西黄陵),其后裔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者,世代生息繁衍于斯地,遂以桥山之名为姓氏,称桥氏,世代相传。该支桥氏后改为乔氏,改姓氏的时间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末期。其在史籍《新百家姓》中有记载:东汉时期有太尉桥玄,其六世孙叫桥勤,在北魏王朝晚期任平原内史。
到了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(534年),北魏孝武帝因不堪忍受渤海王高欢的专权而与之决裂,高欢遂带兵从晋阳南下问罪,北魏孝武帝惧怕手握重兵大权的高欢,便率众臣逃出都城洛阳,当时桥勤随北魏孝武帝一起出走,投奔到关中略阳公宇文泰处,不料却落入宇文泰的挟持,并建立了史称"西魏"的政权,北魏王朝从此正式分裂,走向衰亡。有一天,实际掌握西魏大权的大将军、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心血来潮,下令桥勤去掉其姓氏"桥"字的"木"偏旁,变成"乔"字,取"乔"之高远之意。
(摘自《中华乔氏统谱.总卷》p19--21)